“养牛奇才”黄炳权养4000头牛却不卖牛靠着牛粪成亿万富翁!

2025-02-20 07:40:56 奶牛饲料

产品介绍

  在广西有一家十分特别的养牛场,主人养牛妙招不断,喂食果皮、人工帮助排便等等,更令人惊讶的是,他基本上没有花钱就将牛养壮实。

  当饲养成熟的牛只价值远超一般牛只时,主人却不舍得出售,因为每头牛带来的收益比其他养殖场高出20倍!

  到2018年,养牛场内已聚集5000头牛,每头牛的效益达6万元,牛场的年出售的收益高达亿元规模!

  那么这家牛场到底通过什么方式获利?当有人请教牛场主人的致富秘诀时,他只是笑着指向场内堆积如山的牛粪,说道:“这些牛粪就是黄金!”

  牛场主人名叫黄炳权,1995年,他在广西北海开办了一家小酒厂,靠自己家传的秘方酿制药酒。配方中的珍贵原料珍珠蚌肉,使这款酒口感极佳、深受欢迎。

  随着销量节节攀升,酒厂规模逐步扩大,黄炳权还并购了一家废弃的养珍珠蚌场,开始了珍珠生意。

  黄炳权原本会将部分酒糟卖给附近的养殖场作猪饲料,但每月产生的酒糟已经高达50吨,远超于了消化量。堆积如山的酒糟不仅占地面积大,还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,严重污染环境。

  困扰于酒糟去处的黄炳权,无意间听说,牛每天能吃掉80斤的饲料。一个念头突然在他脑海中一闪——将酒糟喂给牛吃,岂不是自有对策?

  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和员工的一致反对,认为养牛风险太大,需要巨资投入。但黄炳权信心满满,他判断养牛不但可以消化酒糟,减少污染,还可以通过销售牛奶、牛肉等产品盈利。

  2006年,他在家乡建立了自己的牛场,正式涉足养牛业,用牛来消化酒厂的酒糟。刚开始,牛对陌生的酒糟接受力很差,黄炳权想方设法,最后训练牛群逐步适应了酒糟饲料。

  他还选购吃性温和的印度奶牛来养殖,发现吃了酒糟的这种牛比原来老实多了,管理起来很省心。

  他利用酒厂的副产物酒糟和珍珠蚌壳,取之不尽、用之不完,既省去了大量饲料费,还解决了这些废弃物的处置问题,一举多得。

  随着牛只数量的增加,黄炳权也陆续开始销售牛奶和牛肉产品。但他并不着急出栏,而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,积累更充裕的资金实力。

  2008年的一个严冬,黄炳权遇到了第一个难题,当年广西罕见地遭遇寒流侵袭,原产印度的奶牛对低温非常敏感,有冻死的危险。

  黄炳权不惜重资购买柴火为牛烤火取暖,并想方设法调整饲料,终于度过这场小灾难。

  自此,黄炳权牛场的规模逐步扩大,牛只数量也迅速增加,牛粪的处理成为一个新的难题。

  为解决成吨的牛粪,黄炳权建立了沼气池,将牛粪收集发酵产沼气。这既处理了臭味问题,又为牛场提供了清洁能源。沼气可用于发电、取暖等多种用途,大幅度的降低了牛场的运营成本。

  但沼气池的解决能力有限,黄炳权再出奇招,引入大量蚯蚓帮助消化,终于形成从牛粪到沼气的循环利用。

  他还将蚯蚓饲料化,喂养土鸡,增加经济效益。土鸡喂食蚯蚓后,产出的鸡肉质量上乘,深受市场欢迎。

  他将处理过的牛粪散布在塘边,营养物随雨水流入,促进藻类生长,小鱼得以大量繁殖,最终供养起了肥美的石斑鱼。

  三年时间,他手头的牛只数量超越了4000头,黄炳权牛场运转的每个环节,都是他从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。

  他将牛粪制成有机肥料批量生产,深受周边农民欢迎,销量逐步扩大的同时,他还致力于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开发出多种配方。

  2016年,黄炳权研制出一款崭新的有机肥料,申请了专利保护。这款肥料一经推出,迅速占领市场,销量和利润大幅提升。

  得益于此,黄炳权把部分利润拿出来改造家乡的基础设施,修建水泥路,重建学校教学楼,受到村民们的钦佩和称赞。

  事业日益成功的黄炳权,并未就此满足。他计划开发利用牛粪制取生物天然气和其他副产品,以期建立牛粪完整的产业链,创造更大的环境、社会和经济效益。

  在这过程中,黄炳权遇到了不少困难,有些新想法在试验中失败了,比如用牛粪养殖蚯蚓就曾因选择不当的品种导致效果不佳。

  但黄炳权从不气馁,他总是虚心请教专家,学习先进的技术,逐渐完备自己的牛粪利用系统。

  黄炳权的牛场发展壮大的消息,很快在当地传开,许多养殖场主都慕名前来学习经验,记者们也相继采访报道黄炳权如何将牛粪变废为宝的故事。

  黄炳权之所以能从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牛粪产业的行家里手,重点是他具备了许多寻常农民所不具备的品质。

  首先是勤奋刻苦的作风,黄炳权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上学的时候就要外出打工谋生。

  虽然只念完初中,但他没有就此沉沦,而是继续努力工作,积累经验和资金,从机修工到开饭店,再到创办酒厂,每一个阶段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。

  其次是敏锐的商业嗅觉,在酿酒取得成功后,黄炳权并没有安於现状,而是及时抓住机遇扩大产业链,并购养蚌场来保证原料供应。

  后来酒糟堆积时,他也灵机一动地选择了养牛来处理问题,正是因为眼光独到,黄炳权才能在一个偶然中,开启牛粪致富的奇迹。

  再次是勇于创新的精神,养牛仅仅是黄炳权商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。在此后漫长的创业过程中,他遇到一个又一个难题,但每次都能想出创新解决方案。

  由酒糟喂牛,到用果皮调节饲料,以及将牛粪制成有机肥等等,黄炳权都表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。

  最后是对梦想的坚持,黄炳权的养牛之路历经坎坷,遭到家人员工的强烈反对,也经历过失败痛苦,但他从未放弃梦想。正是这样执着的精神,让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身个人的致富之路。

  改革开放后,中国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,但与城市相比,乡村发展仍然比较落后。

  为实现共同富裕,中国提出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而像黄炳权这样的乡村创业者,正是乡村振兴的典范。

  他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循环,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,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这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可复制的致富范例。

  同时,黄炳权还积极回报农村社会,他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,提升乡亲生活质量。

  热心帮助其他农民创业,传播先进的技术,被媒体广泛报道,激励更多人回乡创新创业。这些举措都展现出他的社会担当。

  可以说,黄炳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践行了乡村振兴的理念,使乡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,农民收入显著增加,乡村面貌焕然一新。

  黄炳权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,让他一步步从门外汉成长为牛粪产业的行家里手,也成就了自己从普通农民到亿万富翁的传奇故事。

  虽然路还很长,但黄炳权用他的努力诠释着,普通人也能够最终靠执着和智慧,开创出不一般的人生。

  如今,他已年过花甲,但在牛粪产业链的建设中仍然梦想无限,充满对未来的热情。黄炳权可圈可点的精神,将激励更多有识之士投身乡村振兴,创造美好新生活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