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养猪技术有前途吗?
2025-03-16 22:13:18 ballbet官网最新版本
学了养猪技术,然后到养殖企业去,或者是自己办一个养猪场,只要肯吃苦,并且坚持下来一定有前途,但是大部分人坚持不下来,因为养猪为了预防传染病需要隔离,尽量少与外面的人打交道,这样年轻人没有机会谈对象,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也是很多学养猪的最后放弃养猪的很大原因,如果这个没问题,也不怕脏不怕臭,那学养猪并且坚持养猪一定有前途。
肯定需要技术,养猪必须要格外注意的东西太多了,养猪要找场地,建猪舍,打疫苗,喂养等等,除了硬件上的投资,最大要注意的就是如何把猪养好,这就涉及到保健和控制饲料成本来,如果这两个做不好,那么你很容易失败。
养猪最大的一块成本就是饲料的投入,很多人直接购买全价料喂养,省心省事。但相对成本高一些,可以学一下自配料,但是如果配得不好,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。全价料也有不好,很多饲料厂家为了节约成本,用一些差的东西来补充。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大的疫情,可以效果还可以的,一旦有大疫情出现时,可能你就会全军覆没。
保健应该可母猪和小猪开始,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从小抓起,赢在起跑线上。母猪的保健做得好,生下来的小猪自然健康,那么就要选好的种猪了,接着就是在饲料上入手,猪健不健康,与饲料有最直接的关系,所以在配料要下点功夫,不一定要配最好的,关键是让猪把饲料利用最大化。无论你配多好的饲料,如果猪吸收少,那也不行,所以一定在饲料的基本上加一些能大大的提升饲料利用率的东西。
另外再加些抗病能力强的东西。这样猪吸收好,生病少,自然养得好。理论是这样,但应该加些什么呢?加生物型的东西最好,比如一些微生物之类的。
养猪的学问很多,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保健降低养殖成本,这样才可以确保有一个合理的利润。新手养猪,如果有条件的,可优先考虑到一个培训机构去学习一下,有好的技术才可以更好的做好养殖,最后祝你成功。
在猪饲料中如何添加食盐?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和氯,它们都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渗透压不可缺乏的离子,氯还是胃液的组成成分,对蛋白质的消化具备极其重大作用。 另外,钠和氯还具有调味作用。猪对钠和氯的需要量相对较多,猪饲料中含量有限,不能够满足猪的需要,必须另外添加。由于食盐对补充钠和氯是经济而有效的,因此常用的添加物是食盐,其添加量为一天猪饲料的0.3%-0.5%。添加时一定要将食盐研细,均匀地拌和在精饲料中喂食,不能有大块的食盐,否则将导致食盐中毒。
奇怪问题,这让人怎么回答。买本养猪与猪病防治,或者养猪大全,一下午就看完了,基本的内容就会了。想要学透了最好去找个规模化猪场实习几个月,尤其是配怀段需要一定积累。
答:在重庆荣昌区能学习养猪技术。重庆荣昌区养猪技术先进,全国闻名,重庆荣昌区养的猪生长旺盛,猪的质量也非常好。
现在国内互联网巨头都转向投资养猪业了,像阿里、京东、网易等都开始研发养猪科技了。
“猪脸识别技术”,其实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,基于构建AI算法来自动识别图片或视频素材中的动物特征,例如动物的面部特征(两眼间的距离、嘴巴的位置、头骨的宽度)、外形特征(花纹、各部位之间的比例)以此来实现对动物身份的识别,即可以认识每一头猪,这在养殖行业的科学管理、食品安全上的可追踪溯源都很有用。
目前,养殖行业中很成熟的管理方式是电子耳标,而猪脸识别技术,则可以比喻为一个带照片的身份证,使得身份信息更加难以篡改。
使用带有传感器的电子耳标,实时监控母猪的体温,能够迅速发现母猪发情或生病。
通过摄像头捕捉猪群,通过AI算法计算出猪只的数量,通过每只猪的轮廓计算出重量。
优良早熟的品种一般都比晚熟品种增重快,节省饲料,屠宰率高。利用杂种优势生产肥猪,是提高育肥效果的有效措施。
饲料的数量和品质以及日粮的合理搭配,对育肥效果影响较大,特别是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水平。通常来说,从断奶到体重50公斤,粗蛋白的含量应占日粮的15-16%,50公斤以后,粗蛋白的含量占日粮的12-13%为宜。另外,粗纤维的含量应不超过日粮的14%。
一群育肥猪饲养一段时间后由于个人差异,会出现大小、强弱不齐的现象。适时按猪的大小、强弱分群饲养是节省饲料、加速育肥的必要措施。
夏秋两季,气温过高过低都极度影响猪的增重,一般比春秋两季增重低3-5%。因此,夏季要防止暴晒,注意通风;冬季要注意猪舍保温,同时要注意猪舍光线暗淡,以便让猪充分休息,利于猪的生长和育肥。
小型早熟品种,计划出售的体重小,当体重达到40公斤左右时,就能开始催肥;大型晚熟品种,计划出售的体重大,则应待猪长到50-60公斤时开始催肥。过早催肥、会浪费精料,且喂不成大肥猪,过迟催肥也不经济。一般来说,当发现猪食欲旺盛、毛色发亮、皮肤红润、吃饱就睡的现象时,就是适宜的催肥期。
良种,泛指那些品质好、生长快、抗逆性高、性状稳定以及能很好的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条件,并适用于规模化养殖的猪品种。但养殖户实际饲养时,应该要依据自身饲养的目的来进行确定。
我国地大物博,民风各地不一,区域气候也千差万别,所以人们选种的要求也不一样。在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的选择,最终形成了许多特色的地方猪种。又根据其各种特点,将其分为六大类型——华北型、华南型、华中型、江海型、西南型和高原型。
(1)华北型。分布于淮河、秦岭以北。此类猪种体质健壮,骨骼发达,四肢粗壮,背腰狭长,腹不太下垂,肌肉发达。头较平直,嘴筒长,耳大下垂,毛粗密,多为黑色。母猪性成熟早,繁殖性能强,窝产10头~12头,乳8对左右。耐寒、耐粗饲料,但增重较慢,板油多,屠宰率较低,一般60%~70%。典型猪种有东北,西北的八眉猪,黄淮海黑猪、汉江黑猪和沂蒙黑猪等。
(2)华南型。分布于南岭和珠江以南地区。表现为“矮、短、宽、圆、肥”的外部特征,腹大下垂。头相对较短宽,嘴短、耳小,毛多为黑白花。母猪性成熟早,但繁殖性能稍差,窝产8头~9头。耐热,早熟易肥,皮薄肉嫩,属脂肪型猪种,屠宰率75%。典型猪种有蓝塘猪、陆川猪、香猪、五指山猪、粤东黑猪、槐猪和滇南小耳猪等。
(3)华中型。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。体型与华南型相似,但体型较大,生产性能介于华南型与华北型之间。母猪产仔数10头~12头,乳6对~7对。生长较快,经济成熟较早,肉质细嫩,屠宰率70%左右。典型猪种有浙江金华猪、大花白猪、宁乡猪、皖浙花猪、武夷黑猪、莆田猪和大围子猪等。
(4)江海型。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,地处华北型和华中型中间狭长的过渡地带。主要由华北型与华中型杂交选育而成,外形和生产性能因类别不同而差异较大。共同特点为毛黑色或有少量白斑,头中等大,耳大下垂。性成熟早,繁殖率高。母猪平均窝产13头以上,乳8对以上,经济成熟早,增重快,屠宰率在70%左右。典型猪种有太湖流域的太湖猪、姜曲猪,安徽的圩猪、虹桥猪等。
(5)西南型。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。头大,腿粗短,毛以全黑或“六白”为主,也有黑白花和红毛猪。繁殖率中等,窝产仔数8头~10头,乳5对~6对。肥育能力强,屠宰率65%~79%,多属肉脂兼用型。典型猪种有荣昌猪、内、成华猪、乌金猪和雅南猪等。
(6)高原型。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。体型小,似野猪,头狭长呈锥形,腹小而紧收,臀倾斜。毛为全黑或黑白花。繁殖率低,乳5对居多,窝产仔5头~6头,哺育率不高。成年体重小,属晚熟品种。肉味醇香,但屠宰率较低,仅65%左右。典型猪种有青藏高原的藏猪和合作猪。
(1)长白猪。原产于丹麦,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著名瘦肉型猪种,1964年引入我国。毛白色,头狭长,颜面直,耳大前倾,背腰长,腹线平直而不松弛,前躯窄、后躯宽,呈流线对,大腿丰满,蹄质稍纤细。性成熟较晚,母猪初产10头左右,经产10头~12头,乳6对~8对。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,后备猪6月龄达90千克~100千克,屠宰率在72%左右,瘦肉率66%。
(2)大白猪。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其临近地区,属大型瘦肉型品种。毛白色,体格大,体型匀称,耳直立,背腰多微弓,四肢较高,后躯丰满。性成熟较晚,繁殖率强,初产10头,经产12头,乳7对~8对。后备猪6月龄达100千克,屠宰率达74%左右,瘦肉率63.5%。
(3)杜洛克猪。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州。体质健壮,抗逆性强,饲养条件比其他瘦肉型品种低。毛棕红色,深浅不一;头小清秀,嘴筒短;耳中等大,略向前倾,耳尖下垂;背腰平直或稍弓,体躯宽厚,全身肌肉丰满,后躯发达;四肢粗壮、结实,蹄呈黑色,多直立。繁殖性能稍低,初产8头~9头,经产10头左右。乳5对~6对。前期生长慢,后期生长快,饲料利用率高,肉质好,瘦肉率达68%。
猪仔出生后,根据其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,一般将其划分为哺乳期、保育期、生长肥育期几个阶段,各阶段会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。
(1)哺乳阶段。仔猪出生至断乳阶段,一般为3周~5周。哺乳期仔猪由于抵抗力和适应力较低,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导致生病,如果再饲养管理不当,会导致死亡。因此,加强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,是提高乳猪成活率和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(2)保育阶段。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,一般是5周。仔猪断奶后失去与母猪一同生活的环境,加上饲料类型和环境发生改变,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很大刺激,这一阶段猪仔很容易掉膘,且体质虚弱,发病率增加,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形成僵猪,甚至死亡。因此,搞好断乳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同样十分关键。
(3)生长肥育阶段。仔猪保育结束进入生长舍饲养,直至出栏这一阶段,一般为饲养7周左右(约70日龄~180日龄)。此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的,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时期。应加强营养供给,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,搞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工作,以保证肥猪的生长发育良好。
包括空怀、孕期和哺乳等几个时期,相对应的是配种、接产和断奶等几个主要的技术环节。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时期母猪的生理特点,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加强饲养管理,以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次,增加生产效益。母猪生产周期中各阶段的饲养时间如下:
断奶至配种阶段(饲养1周~2周)——配种怀孕阶段(饲养16周)——分娩哺乳阶段(饲养3周~5周)。
理想后备公猪体质务必要结实紧凑,肩胸结合良好,背腰宽平,腹大小适中,肢蹄稳健。具有品种的典型特征,如毛色、耳型、头型和体型等。公猪发育良好,大小相同,整齐对称,摸起来感到结实但不坚硬,无隐睾或单睾,无疝气以及特殊疾病。
理想的后备母猪腹线两侧的乳有七对以上。突出且排列整齐,;趾大小均匀,间距合理;前后肢系部、膝、跗关节支撑理想;尾根高起,生长在臀部合理的位置;体长、背腰平直;后腿长且肌肉丰满,但并不呈“球状”;前后肢之间宽度合理;肋骨形状良好,呈桶状;面颊清秀;体躯相对较瘦,肌肉较明显。
选配指的是猪的配种原则,用来确定哪头公猪和哪头母猪配。选配和选种一样,是改良猪性状的手段。为提高猪的生产效率,应合理异质选配和同质选配。具体以瘦肉率为例来说明,如果某母猪的瘦肉率较低,就一定要选瘦肉率较高的公猪与其交配,这就是异质选配;但如果某母猪其瘦肉率中等,因为瘦肉率太高对猪其他的生产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,最好选瘦肉率也中等的公猪与其交配,这就是同质选配;以次类推,可优先考虑多个性状的选配。养猪都注重的是什么事项?
一般纯种选育时,多采用随机选配;商品猪生产中,进行杂交的品系间生产性能差异较大,即一般为异质选配。
猪病呈现种类多而复杂的特点,大体可分为病毒病、细菌病、寄生虫病以及营养代谢病等。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病毒病,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(俗称“蓝耳病”)、猪瘟、猪口蹄疫、猪圆环病毒病、伪狂犬病、猪流感、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;细菌病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、猪链球菌病、猪支原体肺炎(猪气喘病)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、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;寄生虫病主要有猪弓形体病。
多肽养猪技术——多肽6+1无病速长养猪模式从百能动保开如推广之初,就倡导用多肽保健养猪的方式,来提升国内中小型家庭猪场的整体盈利水平。
近年来猪价行情一路走低,“养猪亏本”的现象给养猪业主造成了致命的打击,“降低饲养成本、减少养猪亏损”成了坚守第一线养猪老板的首要对策。猪价行情低迷时,怎么样才可以真正有效地降低“饲料成本”,保持较为良好的赢利状态?多肽养猪技术认为,养猪人首先要纠正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,只有正确理解养猪业中与“饲养成本”相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真正本质,才能实现“降低养猪成本价,减少亏损,增加盈利”的高效多肽保健养猪目标。